成语不遗余力的意思是指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,一点不保留。形容做事卖力。遗:留;余力:剩下的力量。那么,你知道成语不遗余力的主人公是谁吗?成语不遗余力出自何处?不遗余力又有何典故?请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。
成语不遗余力的主人公指的不是一个人,而是一个国家秦国。
秦国是周朝时华夏族(汉族古称)在中国西北建立的一个诸侯国,秦人是华夏族西迁的一支。其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商朝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,颇受商朝重视,为商朝贵族。后因嬴姓部族卷入了武庚挑唆的叛乱而遭到西周统治者的惩罚,被迫西迁,嬴姓部族因此沦为奴隶。前246年,秦王嬴政即位,于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间灭掉六国,建立秦朝。
成语不遗余力的出处
清·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四回:“委员和事,调停惟赖孔方;绅士责言,控诉不遗余力。”成语不遗余力的典故
战国时,秦国起兵攻打赵国。赵国调集兵力迎战,结果秦军迫使赵国屈从求和。赵国决定派身份最高的使者郑朱去谈判。大臣虞卿不主张让郑朱去秦国。认为这样做,反而抬高了秦国,疏远了其它邻国。赵王没采纳这个意见,仍派郑朱前往,结果秦国更加猖狂。秦国围困赵国国都邯郸,逼迫赵国割让六座城市。虞卿问赵王:陛下,你听说秦军撤退时的军容么?赵王说:他们攻时不遗余力,退时却疲劳不堪!虞卿说:对呀!这样我们就不要轻易割让城市了。
后来,赵王又把虞卿的一席话说给一个名子叫做赵郝的臣子去听。对于虞卿的话,那赵郝很不以为然,说道:“虞卿说的真是那么一回事吗?六座县城不过像弹丸之地。现在不割让给秦国的话,秦国可能明年还要来攻打我们赵国,到那时候恐怕还得割让土地去求和呀!”
听了赵郝的话,赵王更不知道如何是好了。